《中國共產黨統一戰(zhàn)線工作條例》
第四章 黨外知識分子工作
第十七條 國家機關和國有企事業(yè)單位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的重點對象是:具有高級職稱的黨外知識分子,學術帶頭人或者重要業(yè)務骨干中的黨外知識分子,擔任國家機關、高等學校、科研院所、大中型國有企業(yè)中層以上領導職務的黨外知識分子,其他有成就、有影響的黨外知識分子。
國家機關和國有企事業(yè)單位黨組(黨委)負責本領域本單位黨外知識分子工作,加強思想引導,支持發(fā)揮作用,組織黨外知識分子參加統一戰(zhàn)線工作和活動。
第十八條 堅持廣泛團結、熱情服務、積極引導、發(fā)揮作用的方針,做好出國和歸國留學人員統一戰(zhàn)線工作。
歐美同學會(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)是黨聯系留學人員的橋梁紐帶、做好留學人員工作的助手和留學人員之家。各?。ㄗ灾螀^(qū)、直轄市)、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應當建立留學人員組織。留學人員比較集中的其他城市和高等學校、科研院所等單位,可以成立留學人員組織。
第十九條 各省(自治區(qū)、直轄市)、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可以成立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,做好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引領工作。
統戰(zhàn)部門應當加強對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的領導。
第五章 民族工作
第二十條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,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,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,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,堅持和完善民族區(qū)域自治制度,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,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,實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、共同繁榮發(fā)展。
第二十一條 圍繞促進民族團結、改善民生,推動民族地區(qū)經濟社會發(fā)展,不斷滿足各族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。促進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(chuàng)新交融,全面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,尊重、支持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學習和使用。大力培養(yǎng)民族地區(qū)各族干部,大力選拔使用少數民族干部,積極培養(yǎng)少數民族專業(yè)人才。
第二十二條 全面深入持久開展馬克思主義祖國觀、民族觀、文化觀、歷史觀宣傳教育,開展黨的民族理論、政策學習宣傳,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(chuàng)建,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、中華民族、中華文化、中國共產黨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。
鞏固和發(fā)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,反對一切形式的民族歧視,反對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。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,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。依法治理民族事務,妥善處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糾紛。做好城市民族工作。
防范和打擊各種滲透顛覆破壞活動、暴力恐怖活動、民族分裂活動、宗教極端活動,維護國家統一、民族團結和社會穩(wěn)定。
第六章 宗教工作
第二十三條 堅持和發(fā)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,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,堅持以“導”的態(tài)度對待宗教,保護合法、制止非法、遏制極端、抵御滲透、打擊犯罪,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。
第二十四條 堅持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: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,依法管理宗教事務,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,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。
尊重和保護公民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。堅持政教分離。
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,善于用法律法規(guī)規(guī)范宗教事務管理、調節(jié)涉及宗教的各種社會關系,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妥善處理宗教領域的矛盾和問題,教育引導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自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,在法律法規(guī)規(guī)定范圍內開展活動。
防范外國勢力干預和支配我國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。防范和抵御境外利用宗教進行滲透。支持和鼓勵宗教界在獨立自主、平等友好、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。
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,支持和引導宗教界人士對宗教教義教規(guī)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(fā)展進步要求、符合中華優(yōu)秀文化的闡釋,促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對偉大祖國、中華民族、中華文化、中國共產黨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。發(fā)揮宗教的積極作用,抑制宗教的消極作用。
第二十五條 堅持政治上團結合作、信仰上互相尊重,支持宗教團體加強自身建設和人才培養(yǎng),鞏固和發(fā)展黨同宗教界的愛國統一戰(zhàn)線。
共產黨員應當團結信教群眾,但不得信仰宗教。
第二十六條 加強基層宗教工作,建立健全縣(市、區(qū)、旗)、鄉(xiāng)(鎮(zhèn)、街道)、村(社區(qū))三級宗教工作網絡和鄉(xiāng)(鎮(zhèn)、街道)、村(社區(qū))兩級責任制,建立健全分級負責、屬地管理和責任追究制度。宗教工作任務重的鄉(xiāng)(鎮(zhèn)、街道),黨委應當有領導干部分管宗教工作,并明確專人負責。